“幻景心流”張旭東個展
幻景心流——本真的自我價值認定
文/張長收
呂佩爾茨曾言:“藝術是為對它感興趣的人而生的,不感興趣的人是不幸的! 這句話對于癡愛藝術的張旭東而言,他無疑是幸運的。
藝術家張旭東一直以一種具有視覺張力的表現主義創作手段,同時融合了個體經驗的社會閱歷和情感積淀,建立了獨特的極具個人風格的視覺識別系統。他的畫面中既有現實中的物象,又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,不會陷入一種限定和狹隘的社會背景中,這需要藝術家摒棄周遭他者僵硬的態度和陳舊的偏見,保持本真的自我。正如馬丁·海德格爾(Martin Heidegger)所提出的“本真的自我(Authentic self)”其內核就是個體對自己的生理狀態、心理狀態、人際關系及社會角色的真實認知。
張旭東創作的風景系列作品并非單純意義上的寫生,雖然他面對的是大自然,但不是具體地描繪大自然的物態,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抒發和宣泄,只不過大自然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創作場域,能夠使藝術家能夠快速地進入心流狀態。因此,張旭東所向往的風景傾向于自我內心的演映,與大衛·霍克尼的創作初衷有相似之處。被譽為“英國藝術教父”之稱的大衛·霍克尼創作了大量的風景作品,而且他認為:“過時的不是風景,而是你觀看自然的方式,你的繪畫方式!贝笮l·霍克尼在繪畫情境中找到了一條通向實現自我的路徑,“你的目的地是那里的時候才會去那里,因此,在這里我能完全無干擾地畫畫!逼鋵嵥麆撟鲿r追求的就是一種心流狀態,一種本真的自我價值認定。
雖然,張旭東與大衛·霍克尼地創作技巧不同,但是所追求的生命狀態和心理感知可以說是殊途同歸。風景在張旭東色彩奔放、筆觸肆意的概括下,已經超越了物象具體的或原本的視覺魅力,藝術家將現實中的物象解構之后,在極其專注的心流狀態下,快速重構出一種印象派式的畫面,色彩與線條的不同組合也就構成一件件色彩斑斕、形式各異的風景作品。在我們觀看風景作品時,畫面所帶給觀者的景感是非常重要的,作品的筆觸、肌理、色彩、構圖等多種因素共同構成了畫面的景感。這種景感會在我們腦海中留下印跡,虛幻而又真實。
幻景是表象,是感性認識的第三個層次,心流是真實狀態,是鏈接本質的路徑,而最終實現的是本真的自我價值認定。心流(Mental flow)是西方科學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賴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最早提出的心理學概念,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。通常在這樣的狀態下,藝術家在創作時不愿被打擾,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。而且,心流產生的同時會伴隨著高度的興奮感與充實感。
因此,張旭東在心流狀態下創作的“幻景”可以理解為在物象背后精神層面本真的自我價值認定,其內在邏輯是通過個體的私密性感知,借助藝術的載體傳達表象下的深層反思。
|
展覽城市: |
北京 |
展覽時間: |
2022-04-02--2022-04-24 |
展會主辦單位: |
第零空間 |
展覽地點: |
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紅石廣場B0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