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來如去”2022金耕(杭州)作品展
杭州,似乎即將一秒入夏的中午,在金彩畫廊見到了獨立藝術家金耕老師。
他不出意料地一身黑。從黑色的禮帽,到黑色的衣衫,甚至于連眼鏡框也逃不過。這不是秘密組織的接頭,也不是應付交際場的儀式,而是早已淡入了生活的日常。玄色嚴絲合縫地披露嚴謹和冷肅,只是柔軟的衣邊,一息之間柔和了“對峙”。
金耕老師工作生活于杭州,但在杭州辦自己的畫展還是首次。這次畫展將在3月27日開幕,杭州主場,有點小矛盾——杭州首展應當很慎重,工作伙伴甚至有些惶恐地推進著,但也正因為是主場,又希望能像朋友聚會一般,在更輕松、更有趣的場景下,收獲一些大家的看法。
如來如去——一錘定音,決定了這次展覽的主題。
如來如去
我們看到了時間海上異常年輕的群山,雨水像驚蟄那天的雷聲一樣,瑟縮了一下,繼而淅瀝成線。大地上,月光收斂,月光普照。孑然的矮行星附著著冰川移動的軌跡,低溫凝固,四下無聲,宇宙荒蕪。
交疊的時空里,萬事萬物只在瞬息之間,如來,如去。
金耕老師親歷過“藝術品瘋狂”的時代,看四方來路的世人蜂擁而上。他憑借對藝術品的“毒辣”眼光和敏銳嗅覺,浪里淘沙,成為藝術品市場水漲船高的獲益者,他的金彩畫廊也成為行業標桿的存在。
他或許比任何人都能深切體會云煙一般的瞬息和萬變。低頭的六便士,抬頭的明月光。藝術大到生活的意義,小到掠過山尖的一粒塵。
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
瀑布,樹木,云層,落雪的山丘,湖邊的夜雨,南山的桃源,千變萬化的黑,深度溯洄的藍,通往世間所有盛夏的綠……
那是目之所及的自然流淌嗎?是,也不是。那是存在于桂棹蘭槳中的飄逸幻象嗎?是,也不是。
金耕老師將畫作的解讀,留給每一位親眼見證的觀者:你看到了什么,它就是什么,你自己去想象,是一種更好的解讀。
踱步畫展的不同,可近觀,可沉浸,還可能發現足以“沾沾自喜”的彩蛋:只有湊近細察,才會發現,厚重色彩之下那些斑駁的留白,是貨真價實的“留白”——空出畫布原本的顏色。
你眼中的空靈與神秘,我情緒中的收斂與澎湃。于是,抽象的東方縹緲詩意,得以迫降在一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心頭。
如若,畫布有靈
擁有一衣柜黑衣服的金耕老師,不論是視覺上的俘獲,還是創作的行為,似乎都是一種很“靜”的狀態。如果要就近尋找一種動如脫兔的場景,那必定是一頭扎入泳池的時候。
疫情的這幾年,許多計劃如消失的電波一般沒了蹤跡,金耕老師原定的海外巡展泡了湯,但所幸有了更多的時間自由創作。
在金耕老師的工作室里,有一張長桌上堆著小山一般的顏料。日光偏轉,恰好斑駁在地面上重復疊加的顏料痕跡。他的畫作,都是在這里完成的。
他的每一次畫展,包括將在27日開幕的“如來如去——2022金耕(杭州)作品展”,展出的都是全新的作品。這,也意味著令人咋舌的工作量。
藝術家有著令旁人羨艷的自由工作狀態,但有時在某種程度上也近似一種自我的“戒律”。金耕老師的工作生活日常,可能比很多人要開始得早一點——五六點起床,已經成為一種習慣,精力充沛,并且不是一種痛苦的存在。
一年365天里,大概有360天會以一場游泳作為開端。是鍛煉身體,也是身材管理。然后開啟工作室一天的工作,其中大致有五六個小時會用于畫畫。
當面對空白的畫布的時候,他的靈感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。一個詞呼之欲出:胸有成竹。但這次恐怕不是成語的衍生義,而是回歸了本義。
“甚至你可以把黑色畫成白色,就是你心里要這么想……它不僅僅是一種顏色,而是一種心境的表達!
金耕老師創作是不打草稿的。意識開始流動,創作的畫筆,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,一半交予有靈的畫布。深知心中所要表達的內容,你一邊畫,一邊和畫布一起完成。
東方唯美的超現實抒情主義抽象藝術,或許聽來有些生疏和刁鉆。但摸索著,你會從中看到他自少年時研習國畫水墨的暈染,20多年遼闊的藝術視野,甚至于久居江南的溫潤隱逸……
|
展覽城市: |
杭州 |
展覽時間: |
2022-03-27--2022-04-20 |
展覽地點: |
杭州東信和創園64幢喜聞樂見·樂gallery |